•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
  • 主页 > 名校名师 > 名师风采 > 齐鲁名校长 >
  • 齐鲁名校长——张耕
    发布时间:2018-04-18 15:35          作者:admin          来源:齐鲁名师网         阅读:

    张耘,男,1966年5月出生,山东乳山人,高级教师,现任威海乳山市实验中学校长,教育厅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家庭教育指导项目核心专家,齐鲁师范学院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特聘教授、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齐鲁名校长人选,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威海市名校长、威海市教育十大创新人物,威海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深化课程实施,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学校的特色化发展,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的实施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课程的实施,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程体系的构建,二是课程实施的广度与深度。这是我作为市教育局组织的特色学校建设访学团成员,参观考察了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潍坊广文中学和文华中学三处学校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他们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十分完善且富有特色,课程的实施深入扎实,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一、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要有核心理念的引领,二是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做到校本化和系列化。

    1、潍坊文化中学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学生的情智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与创造精神。“文华百家讲坛”“主题研究性学习“开启学生思维的空间,“趣味运动会”“文华吉尼斯”“社团展示”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成长对话”“电影日”打开学生的情感心扉,“春日踏青”“秋天采摘”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

    2、潍坊广文中学坚持“适才教育,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核心理念,学科课程“三合一”——更加生本:通过完善“引桥课程”、“整合教材”、“梯式练习”,尤其是“习题训练知多少”,使学习内容更加适合学生,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减轻学生负担。特色课程“翻一番”——更多选择:特色课程三大系列: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在已开发的39门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并且完善了内容、规范了课堂、完善了评价。

    3、莱州市双语实验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双语无差生”、“创建生态教育,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二、课程的实施

    如果说,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载体,那么课程的实施水平则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文化中学的“家校合育”、广文中学的“54321自主课堂”,以及双语学校完善的学科教学评价标准,都有力地保障了各种课程的实施水平。

    文华中学的活动课程让家长资源走进课堂,家校合育。该校每周二开设特色选修课程中,家长参与授课的科目占到20%以上,每周四开设的社团课程中,指导教师中的家长比例也占到30%以上。这些课程包括“科技”、“安全”、“军事”、“卫生与健康”、“服饰”、“文明礼仪”、“插花艺术”、“风筝轧制”等,都是学校难以开发或资源相对薄弱的内容,让孩子们十分受益。潍坊广文中学的“54321自主课堂”,即课堂教学的五步教学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讨论质疑、精讲点拨、巩固落实;教学设计的四个关键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应该实现的三个纬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独具特色的广文课堂两个价值追求:高效、愉悦;课堂上必需一环节:“阅读文本”。赵桂霞校长说,“自主学习”在本质上是学生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充分觉醒,与“明确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其关键在于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维度简单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双语实验学校则把学生必须具备适应未来的“六大特点”(创新能力、双语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特长能力)有机地融入到相关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之中。

    反思我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是课程的实施水平方面,自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围绕核心理念对国家课程的整合不够完善,难成体系;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不透彻,学科教学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缺乏特色;某些课程的实施缺乏一种核心理念的引领,不敢放手给学生等等。例如,学科教学“生本化”教育理念贯彻的不彻底,自主学习落实不到位;体育课思路不清,环节不明,随意性大;校本课程有名无实,浅尝辄止;活动课程流于形式,不求实效等等,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水平,也难以保证学生更多的收获。这都是我们今后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我们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进一步整合学科课程,使之更加完善和体系化;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使之更具科学性和校本化;优化课程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为“学堂”,使所有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和为未来奠基的有效载体。

    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做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教育?做为教师,又该怎样教学?一位台湾教育同行说:“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们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也指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课程的实施要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